■中国军网记者 毛志文
通讯员 张大鹏 胡浩 银大雄 陈兵
这是一个现代化战场上不可或缺而又静静无闻的岗位。
这是一项需求把深山当江山来看护的重要使命,使命含义无可代替但又看似普通。
假如是你,在这样的战位上会据守多少年?
战略援助部队某大队一中队四队一级军士长高玉华的答案是32年,而这个数字并不是结尾。
他是兵王,2次延期执役,据守5座大山,数十次参与严峻施工使命,荣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7次;他也是兵专家,通晓50余种配备的操作与修补,战区级单位专门设立了以他姓名命名的作业室;他仍是兵教头,带出500多名事务主干,遍及三军各个修补范畴。
从少年郎到半百老兵,从忘我研讨到收成满满,高玉华于“无我”之中终究完结了“自我”。
“一件件配备就像一位位老兵,
不管放到哪,都有战斗力。”
加速行进,转弯处来了个英俊的甩尾然后稳稳停下,高玉华驾驭推土机挂平板车上演起“速度与热情”来毫不含糊。吊装机械设备及平板车邮寄,这关于高玉华来说仅仅“小菜一碟”,究竟“风水机电土建”各项专业技能他早就门清了,是个十足的全能王。
在课目展现现场见到高班长自己,记者心中之前的疑问与猎奇都云消雾散了。谦逊少言、质朴纯洁,这是真实阅历过世事与荣耀后才会有的恬淡。
高玉华操作挖掘机。
这样一名老兵的价值有多大?假如从物质视点来衡量,用连长叶康远的话说便是多留高玉华一年,就意味着部队能够节约修补经费上百万。
上一年梅雨季,大队勤务保证连一辆封存启用的挖掘机发起后只冒烟不动弹,只好找来当地修补厂师傅,可光拆开费用就要7000元,假如修钱另算。
正好来连队送配备车辆的高玉华围着挖掘机转了几圈,找了个大锤,朝着刹车片的方位悄悄一敲,“啪”的一声,再一发起,挖掘机竟开走了。咋回事?老高轻描淡写地说:“没啥,便是最近下雨比较多,刹车片生锈抱死了。”
敲这一锤子,就值7000元。